日本科学家发现生物隐藏着生物的地方

图片

来自几所大学的许多日本科学家小组进行蓝藻细菌研究,他们发现内部昼夜节律的存在与KaiC蛋白有关,后者是一种直径为10 nm的小生物分子。是她负责所有生物中生物钟的存在

许多微生物,真菌,植物和大多数动物对地球绕轴自转的24小时昼夜周期都有调整。根据环境(温度,光照)的变化,动植物部分适应了这一时期。但人们早已知道,生物具有内置的昼夜节律系统,与环境无关。

早在18世纪,法国天文学家de Meiren就报道了害羞含羞草(Mimosa pudica)的日常叶片运动。即使将植物放置在没有外部刺激(例如光)的黑暗中,这些运动也会以一定的周期重复进行。德梅仁合理地建议,这些节奏(他确定的持续时间为22-23小时)可能与人类睡眠和清醒的交替有共同点。他们在黑暗中的存在说明了它们的内在(内在)本质。

1880年,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和他的儿子弗朗西斯(Francis)假设了昼夜节律的遗传性质。从那时起,他们的想法以及昼夜节律的内在本质得到了证实。 1984年,在太空中对密闭神经孢菌(Neurospora crassa)物种的真菌进行的实验中,很明显,昼夜节律独立于与地球绕轴旋转有关的任何地球物理信号。

从那时起,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该天文钟的确切位置,这使您可以测量通常的24小时。在2007年,发表了一篇论文,表明可以使用KaiA,KaiB和KaiC蛋白与三磷酸腺苷一起重建生物钟。 (ATP)。ATP是在生物体的能量供应和代谢中起关键作用的化合物。实际上,该化合物被认为是生命系统中发生的所有生化过程的通用能源。在同一工作中,有人指出,显然是KaiC负责昼夜节律的工作。

科学家们KaiC 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该分子以0.91 * 24小时的稳定周期振荡-就是说,这是与地球自转一致的节奏所致使用高分辨率晶体学,科学家在原子水平上检查了分子的结构。在ATP存在的情况下,其特殊的结构也会引起这种长时间的振荡。

Source: https://habr.com/ru/post/zh-CN381165/


Al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