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探测器将有助于研究中微子和黑洞
探测器项目到2022年,美国科学家计划推出一种新的中微子探测器-地下深层中微子实验(DUNE)。它将位于南达科他州前霍姆斯特克金矿的地下。物理学家将使用这种探测器来研究中微子的性质-中性星由恒星坍塌成黑洞时人工产生和发射的。1960年代,天体物理学家雷蒙德·戴维斯(Raymond Davis)已经在矿山中建立了一个实验室,用于观测太阳中微子。即将推出的检测器将更加强大。直径约12 m的容器中的几千吨液态氩将与飞过它的中微子相互作用。基本上,这些都是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发射的以Enrico Fermi,也称为Fermilab。它距离未来的DUNE探测器1300公里。但是计划将部分时间用于研究宇宙中微子。尽管理论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计算黑洞应如何形成,但没人能观察到这一过程。众所周知,质量超过八个太阳的恒星坍缩后会形成黑洞。但是这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恒星在什么时候变成黑洞?星星多久变成黑洞一次?相反,爆炸可能会终止于中子星的形成。众所周知,在恒星坍塌的瞬间,必须产生强大的中微子通量,它能够在重力达到临界值之前离开撞机部位。之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逃离黑洞的边界。结果,中微子通量中突然爆发的强大爆发模式应固定在探测器上。这应该是新的黑洞诞生的烙印。中微子探测器记录的唯一超新星爆炸发生在1987年。不幸的是,关于爆炸的数据还不够,因此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形成了黑洞还是中子星。如果此类事件距离我们不远,根据项目代表马克·汤普森(Mark Thompson)的说法,DUNE探测器将能够探测多达10,000个中微子。中微子有三种类型,每种中微子都有一个反粒子-它们是电子的,中子的和tau中微子。现有的中微子探测器能够探测电子反中微子。杜克大学物理学教授凯特·斯科尔伯格解释说,未来的DUNE将是唯一能够通过使用氩气捕获电子中微子的。当然,越多的探测器探测到超新星爆炸,我们就越了解这个惊人的过程。在中国,科学家现在正在研究JUNO探测器,在日本,他们计划制造大型Hyper-K探测器,在俄罗斯,他们正在逐渐提高Dubna深海中微子望远镜的功率。如果所有这些设备都能赶上相对较短的崩溃的后果,那将是科学家们的庆祝活动。另外,新的探测器可能会回答有关中微子本身性质的问题。在它的帮助下,将有可能研究它们的振荡,并可能回答它们是否为马约拉纳费米子(也就是它们自己的反粒子)的问题。Source: https://habr.com/ru/post/zh-CN384145/
Al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