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在轨道上具有“巨型结构”:但它不是彗星

图片

KIC 8462852星的亮度波动先前曾由其轨道上的巨大彗星云解释过,再次给天文学家们带来了惊喜。事实证明,它的亮度会随时间显着下降-这是通过研究过去一百年来天空的历史图像确定的。科学家驳斥了彗星版本,但尚不知道该提供什么。

2015年10月,目录号为KIC 8462852的一颗星成为媒体的头条新闻由于其不寻常的特性,以及对这些特性几乎相同的不寻常解释。恒星亮度的周期性变化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这颗恒星是开普勒计划的一部分,被发现-望远镜扫描天空,寻找周期性改变亮度的恒星。这些变化是由行星穿过恒星盘的过渡(通过)引起的-用这种方式开普勒搜索系外行星。

图片
关于恒星亮度消失的数据,

但是,KIC 8462852恒星的周期性停电分别是亮度的15%和22%,这对于行星穿过其圆盘而言实在是太大了。根据亮度下降的时间段,我们可以估算出行星绕恒星运动的轨道直径。即使我们的木星在它周围窜动,也会导致亮度降低不超过4%。

2015年9月,发现这颗恒星的科学家对它的行为提出了以下解释。如果在恒星轨道上有足够大的彗星云,那么来自它们的灰尘很可能会覆盖恒星,从而使其亮度大大降低。

2015年10月,天文学家Jason Wright提出,外星人可以在恒星周围建立的某些巨型结构可能会产生这种影响-例如,科学爱好者所知的戴森球体之类的东西。

在1960年代,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提出,将迫使古老的恒星文明重建其系统行星,以便用行星物质围绕它们的衰落恒星。这样的设计将能够捕获并掌握其发出的所有能量。

图片
戴森球体设计

根据赖特的说法,这种正在建造的结构可能会使恒星模糊。这种大胆的假设导致了这一新闻的普及。但是,不幸的是,试图在这颗恒星中找到发达文明的尝试失败了。收听无线电波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信号,红外望远镜也没有显示出任何有趣之处。

但是天文学家布拉德利·舍弗(Bradley Schaefer)决定不停在那儿,而是研究从1890年至1989年拍摄的该天空区域的历史图像的扫描。事实证明,在这段时间内,恒星的亮度下降了20%。

为了消除出现错误的可能性,舍弗亲自前往哈佛研究原始图片。赖特说:“由于没有人使用照相底片,所以研究它们是一门失传的艺术。舍费尔是这方面的专家。”

根据Schaefer的说法,彗星假说不再适用于解释观测到的影响。根据他的计算,对于这样的变暗,至少有64.8万颗彗星,每颗直径200 km或更大,都应该在恒星前飞行,这绝对令人难以置信。 Schaefer说,在所有提出的假设中,彗星假说的缺点最少-天文学家承认,所提出的所有想法都不成功。现在,对于恒星的奇怪行为,需要新的解释。

然而,在这里,激发外来人的思想的外星人结构的想法也不适合。首先,根据谢弗(Schaefer)的观点,即使是先进的文明,也不太可能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内建造出覆盖五分之一恒星的结构。其次,这种吸收恒星辐射的结构不可避免地必须在红外范围内发射-观察结果尚未证实。

Source: https://habr.com/ru/post/zh-CN389199/


Al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