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nternet上,您经常会听到/读到Apple产品的零售价格远高于其成本,而确认信息通常显示的是各个iPhone组件的成本总和(为什么不使用塑料和硅砂呢?),以及对商标的估计同时达到数百%。 同时,由于产品价格低廉,许多知名的中国制造商(例如小米)的定价政策更加民主。 但这是真的吗?这个行业的公司收入与实际支出有多少关系?
一些财务指标
如您所知,所有股票在交易所交易的公司不仅应将其收入报告为税收,而且还应在公共领域发布这些报告。 这些报告通常具有以下我们感兴趣的指标:
- 收入 ( 收入 )-出售商品和服务收到的钱
- 毛利率 -收入与所售商品和服务成本之间的差额,通常表示为收入的百分比
- 净收入 ( 净收入 )-税后毛利润的剩余额
- 净利润率 -百分比,即收入的净收入。
毛利润表示税收驱动的贸易“换行”,即公司获得的超出生产成本的金额以及获利能力-考虑税收负担后公司获得的利润。
结果如何
让我们看一下几家知名公司的毛利和获利能力,采用两个数字:12个月的平均毛利和获利能力-以估算总体收入,而不考虑新产品的展示等事件,以及2018年最后一个报告期的获利能力-进行评估最新成就:
- 苹果公司 :毛利-38.3%; 盈利能力-23.0%,上一个报告期-21.6%
- 小米公司 :毛利-12.6%; 获利能力-上一报告期为负11.1%-32.4%
- 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毛利率-46.6%; 盈利能力-18.7%,上一个报告期-18.8%
- 戴尔技术公司 :毛利率-26.7%; 获利能力-负3.3%,上一个报告期-负2.2%
- 索尼公司 :毛利率-27.5%; 盈利能力-8.0%,上一个报告期-11.8%。

12个月的平均毛利率和公司毛利率
结论与观察
您可能会猜到,过去12个月的平均获利能力领先者是苹果(23%),其次是三星(18.7%)和索尼(8.0%)。 另一方面,在2018年上半年盈利为负的小米,在最后一个报告期达到了32.4%的正盈利率,甚至超过了苹果的21.6%。 通常,制造商之间的毛利润和盈利能力差异不会像对产品价格进行表面分析时那样明显,而且利润肯定不会达到公司总成本的一半。 此外,这些数字还可能受到重大市场波动的影响,例如在“国家”制造商小米的例子中,小米最初承诺将利润率限制为5% ,现在在这一指标上已超过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