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开源谁-第2部分:极客传记

我们继续谈论影响开源开发的人们。


/图片Sebastiaan ter Burg CC BY-SA

理查德·斯托曼


理查德·马修·斯托曼(Richard Matthew Stallman)于1953年出生于老师和印刷机销售商的家庭。 他从小就喜欢计算机。 Stallman阅读有关计算机编程和技术文档的书籍。

在高中时,他被邀请到IBM研究中心实习,在那里他第一次开始编程。 1970年,斯托曼进入哈佛大学物理系。 与同伴的交流对他来说很困难,因此他将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在学习和工作上。 在第一年,Richard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MIT)担任实验室助理。

麻省理工学院的工作对斯托曼的程序编写方法产生了最大的影响。 实验室里充斥着学术合作的气氛-人们自由地交换代码并在项目上互相帮助。 但是到1970年代末,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开放程序开始取代专有软件。

斯托曼不喜欢大学不再是公开交流思想和软件工具的地方。 因此,他离开了MIT,开始从事普及开源软件的工作。

理查德(Richard)为自己设定了两项任务-创建免费的操作系统和发行法律依据。 1983年,GNU项目(GNU的Not Unix)诞生了,旨在成为Unix的开放和改进版本(当时是专有的)。 它还开发了开放的GPL许可证。 她获得了免费使用,修改和出售软件产品的权利。


/照片Anders Brenna CC BY

理查德(Richard)于1985年创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并在此基础上发布了GNU GCC(C编译器),GNU GDB(调试器)和GNU Emacs(图标文本编辑器)。 这些工具和GPL后来成为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

随着Linux的普及,Stallman开始在IT会议上频繁发言。 他周游世界,讲道德与知识产权。 同时,Richard Stallman至今仍继续担任自由软件基金会的总裁。

莱纳斯·托瓦尔兹


Linus Benedict Torvalds于1969年12月28日出生于芬兰的瑞典血统家庭。 Linus小时候对微型计算机感兴趣,并开始编程:首先是BASIC,然后才是机器代码。

他年轻时最大的项目是对Sinclair QL操作系统的修改,为此,他独立编写了汇编程序和文本编辑器。 莱纳斯毫无疑问地进入了该国的主要大学赫尔辛基大学也就不足为奇了。

/图片Krd CC BY-SA
在80年代末期,他在那里遇到了一个称为Minix的类Unix操作系统。 Linus喜欢它的便携性和轻巧性,但是不喜欢许可条款。 1991年,他决定为32位Intel处理器创建自己的Minix免费替代产品。 为此,他使用了Stallman创建的GNU项目的工具。

最初的爱好很快变成了最受欢迎的操作系统之一,并且是一种国际现象-Linux。

一段时间后,围绕OS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区,需要对其进行管理。 因此,Linus被迫担任领导角色,并远离发展。 截至2006年,只有2%的Linux内核源代码是由Torvalds亲自编写的。 但是除了内核代码外,Linus还开发了Git版本控制系统,该系统至今仍很流行。

作为领导者,莱纳斯以其直率而闻名,有时甚至达到粗鲁的程度。 去年,他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道歉 。 Torvalds甚至暂时辞去了Linux项目协调员的职务。 但是他很快恢复了职务,并计划进一步开发开源生态系统。

吉多·范·罗瑟姆(Guido Van Rossum)


吉多·范·罗苏姆(Guido Van Rossum)1956年出生于北荷兰省首都哈勒姆。 十岁时,年轻的Guido接受了一位电子元件设计师的介绍。 在用例子穷尽了本书之后,他开始整理自己的计划。 这种经历使他对电子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高中时,罗苏姆(Rossum)集中学习物理学,并想设计电子设备。

在编程方面,与Torvalds和Stallman不同,Guido开始处理得多。 在70年代,他进入阿姆斯特丹大学数学系学习。 大型机位于大学大楼,其功能影响了Guido。 他开始研究Algol,Fortran和Pascal,随后完全转入计算机科学系。

在还是学生的时候,Rossum开始担任程序员。 在Minix的创建者Andrew Tanenbaum的领导下,他参与了Amoeba操作系统以及后来的解释性,面向对象语言ABC的开发 。 从所有标准来看,这种语言都领先于时代,但是它所寄予的希望却没有实现。 该产品失败了,三年后它的开发被放弃了。

在1989年的圣诞节假期期间,Rossum开始独立开发一种新的编程语言,其中包括“死” ABC的最佳思想。 这个项目被称为Python-为了纪念喜剧团Monty Python,他非常喜欢。

在90年代,Python不仅超越了它的前辈,而且也超越了许多现代语言。 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活跃的社区,Guido受洗为该项目的“慷慨终身独裁者”。


/图片Daniel Stroud CC BY-SA

Rossum后来移居美国。 他在那里工作过,并在儿童中普及了编程。 在2008年,Guido开始帮助仍然年轻的Dropbox团队,并且仍在继续努力。

至于Python,它的受欢迎程度只是在增长。 如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此开始了在编​​程世界中的旅程。

蒂姆·奥雷利


为了使用开放源代码技术,需要有人撰写有关它们的文章。 蒂姆·奥雷利(Tim O'Reilly)从字面上“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开源语言。

/图片Christopher Michel CC BY
Tim O'Reilly于1954年出生在爱尔兰东南部。 小时候,他搬到了旧金山。 与文章中提到的其他人不同,蒂姆接受了文科教育,毕业于哈佛大学,并获得了古董文学文凭。

毕业后不久,O'Reilly结婚,并获得一笔翻译希腊寓言的补助。 但是您不会提供7项学术资助-奥赖利(O'Reilly)开始寻找一种建立职业的途径。 一个朋友-一位叫Peter Brier的工程师-给蒂姆一份工作-为他公司的产品编写技术文档。 尽管奥莱利一生中从未见过计算机,但他还是同意了。 因此,他开始进入IT世界。

到80年代中期,蒂姆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知识来建立自己的公司。 在这段时间里,他开发了自己的技术语言-甚至对于像他这样的人文科学也都易于使用。 最初,他的组织从事定制文档的制作,但后来变成了整个出版帝国-O'Reilly。

O'Reilly的第一个“突破”是《整个互联网用户指南​​和目录》 。 它于1992年互联网问世时出版-长期以来一直是该主题上最权威的资源之一。 每年,该公司售出25万本书。

在90年代中期,思科向Tim提出收购一家公司的要约时,他拒绝了,并确信自己可以发展自己的业务。 事情就这样发生了-现在他的出版社年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

除了出版之外,Tim还积极参与了硅谷的生活。 由于他具有预测趋势的能力,因此被昵称为“甲骨文”。 在1998年,正是他推广了开源软件一词,从零开始发表了有关Web 2.0的著作。 在过去的十年中,他仍然是制造商文化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我们在电报中写的内容:

Source: https://habr.com/ru/post/zh-CN449748/


Al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