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延迟行内存和80×24字符显示历史记录


DEC VT100终端的销量超过一百万个,显示80×24字符

如何解释终端80×24和80×25字符的流行? 最近另一个博客上的帖子激发了我进行一些研究。 打孔卡显然是80个字符的字符串的来源,并且他们经常对此进行撰写。 但是,屏幕上的24或25行呢? 有很多理论,但是我找到了一个简单的答案:IBM,尤其是它在终端市场上的统治地位。 1971年,IBM推出了具有80×24字符显示屏的终端(型号3270),并很快成为最畅销的终端,迫使其余终端的尺寸等于80×24。 IBM PC的显示器增加了另一行,并使得PC世界的尺寸为80×25。 这些系统的影响甚至在数十年后仍然有效:80行字符是当今的标准,以及终端窗口80×24和80×25。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讨论这个故事,包括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其他一些系统。 实际上,CRT终端市场始于1965年发布的IBM 2260 Display Station,它是基于诸如声音延迟线之类的娱乐技术而创建的。 这导致了流行的IBM 3270显示器的出现,进而导致了诸如DEC VT100之类的普通廉价终端的出现。 1981年,IBM发布了DataMaster微型计算机。 现在它几乎被遗忘了,但是它对IBM PC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其显示器。 本文还探讨了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终端市场。 从中可以明显看出,显示器尺寸的受欢迎程度是由市场而不是技术力量决定的。

关于80×24和80×25尺寸的一些理论


关于终端尺寸起源的争论已经提出了几十年,但是在已经提到的文章中却提出了详细而有趣的理论。 简而言之,它之所以说是使用80×25显示器,是因为它与IBM的80列打孔卡兼容,可以很好地适合于宽高比为4:3的电视屏幕,并可以安装在2K RAM中。 这导致了80×25端子的出现,例如1978年的DEC VT100。 它的巨大普及使其成为标准,并产生了80×25的终端。 至少这是理论。



80列显示器的确来自打孔卡,而VT100确实成为标准,但后来这一理论瓦解了。 最大的问题是VT100的显示屏为80×24,而不是80×25。 此外, 说明还描述了VT100具有3K内存,其中2.3K用于屏幕,其余部分则由8080微处理器使用。 每行存储在内存中,末尾有三个额外的字节,用作滚动指针。 因此,终端的视频内存不适合2K。 最后,直到1980年代,大多数显示器都是80×24,而不是80×25。

在软件工程StackExchange和Retrocomputing StackExchange网站上提出了其他理论,这些理论声称出现80×24终端是由于技术原因,例如电视屏幕的频率,内存大小,版式,打字机历史记录等。 但是,根据80×24显示器是技术的必然结果的理论存在一个基本问题:在1970年代中期,终端具有数十种不同尺寸的选择,例如31×11、42×24、50×20、52×48 ,81×38、100×50和133×64。 显然,没有技术上的限制迫使终端采用特定的尺寸。 相反,随着技术的进步,所有这些终端都消失了,到1980年代初,主要剩下80×24终端。 这表明标准化而非技术已成为关键因素。

我将简要总结一下为什么技术因素并没有极大地影响终端的大小。 美国的电视使用525条扫描线和60 Hz的刷新率,并且40%的终端使用其他值(在1980年代,家用计算机必须与NTSC电视配合使用,但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它们通常使用40或64个字符的字符串) 。 由于终端显示的矩阵大小不同,因此不会强制频率和带宽显示一定的大小。

栅格终端从点矩阵中绘制每个字符。 1975年,最常用的是5x7和7x9矩阵。 矩阵通常具有场-Apple II使用具有场的5x7矩阵,最终达到7x8像素的场。 某些系统(例如,IBM CGA)使用8x8无边界矩阵来支持其图像相互接触的图形字符。 其他系统使用更大的矩阵。 IBM Datamaster使用10×14点的每个字段7×9点的矩阵,而Quotron 800使用16×20的矩阵。 结果,根据矩阵的大小,一个80×24字符的终端通常可能需要完全不同数量的像素。 这是陈述的缺点,即终端的大小由扫描线的数量和吞吐量决定。

尽管存储器的成本很高,但DRAM芯片的尺寸每三年增长四倍,因此存储器只是一个临时限制。 屏幕的宽高比不是决定因素,因为字符的比例通常与屏幕的比例不一致。 即使在宽高比为4:3的CRT上,终端也可以使用其他比例的文本,从而使屏幕的一部分保持空白。 终端的特殊尺寸并不少见-例如,Datapoint 2200屏幕被拉长以重复打孔卡的尺寸。 Teletype Model 40的长宽比为2:1。 当然,该技术影响了该过程,但并没有阻止早期的制造商制造从32×8到133×64的不同端子。


电传打字机型号40

CRT终端日益普及


现在,CRT终端历史的一小部分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 许多读者熟悉ASCII终端,例如单个DEC VT100终端,连接到PC的串行终端或Arduino型板上的串行端口。 这种类型的终端来自电传打字机 -电动键盘/打印机,该电传打字机于20世纪初问世。 Teletype在1970年代受到报纸和计算机科学家的欢迎(Linux / dev / tty设备以他的名字命名),其中最为人所知。 电传打字机通常在纸卷上显示72个字符的行。


电传打字机ASR33发送ASCII字符并每行打印72个字符。 从1963年到1981年,生产了数十万本此模型的副本。 左侧是打孔磁带读取器和打孔器。

在1970年代,替换CRT终端的市场很大且有利可图。 AT&T于1973年推出了Teletype Model 40,该CRT终端显示80 x 24个字符。 许多其他公司推出了竞争性的CRT终端,与电传打字机兼容的设备已成为整个市场领域。 到1981年,这些终端被用作不同的角色,而不仅仅是取代电传打印机,它们的名称也改为“ ASCII终端”。 到1985年,CRT终端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美国运营着大约一千万台。


该终端来自IBM 3270系列,特别是3278型号。

但是, 大型机终端存在并行世界,许多读者可能并不熟悉。 1965年,IBM推出了IBM 2260显示终端,从而“批准”了CRT终端,该终端以前被认为是“时尚新颖”。 该终端在市场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直到1971年IBM用更便宜,更先进的IBM 3270取代了它。与传输单个键击的异步ASCII终端不同,这些终端被设置用于块操作,实质上是与大型机交换大字符块。 3270终端非常聪明:用户可以在屏幕上填写标记的字段,然后通过按Enter键一次传输所有数据(这就是现代键盘具有Enter键的原因)。 发送数据块比发送单独的点击更为有效,并且允许大型机一次支持数百个终端。

下图显示了1974年的终端市场状况。 它由IBM 3270控制,当时IBM 2270已取代2260。 IBM占有50%的市场份额,从本质上定义了CRT终端的特性。 更换电传打印机是一个巨大而有影响力的市场。 电传打字机型号40是中等型号,但重要性日益增加。 尽管DEC很快将成为主要角色,但那年他在独立系统部门工作。



IBM 2260视频显示终端


IBM 2260于1965年推出,它是最早的视频显示终端之一。 具有矢量图形的视频显示出现在很多年前,早在1950年代初期。 这些是矢量终端,它们使用任意线而不是像素接收图像。 尽管它们可以使用线条显示字母,但它们非常昂贵,并且用于绘图。

IBM 2260担当了三个角色:远程数据输入(而不是打孔卡),查询(查看数据库中的记录)和系统控制台。 这个紧凑的终端重20公斤,其尺寸使其可以代替标准打字机。 看看他的键盘有多厚:他使用了旧的IBM打孔机的复杂机制,并带有操纵杆,光盘和电磁体。


IBM 2260显示站

您可能会对IBM能够使用1965年技术创建如此紧凑的终端感到惊讶。 诀窍在于,它只是带有键盘的CRT显示器。 所有控制逻辑,字符生成,存储和接口都包含在450公斤的机柜中(下图)。 键盘终端称为IBM 2260 Display Station,逻辑机柜称为IBM 2848 Display Control,人们将整个系统称为整个2260。 机柜包含可同时控制多个端子的电路,最多可控制24个。 他为他们生成了像素,并将视频信号发送到监视器,这些监视器可能位于距他最多600 m的位置。


IBM 2848 Display Control最多支持24个终端。 内阁宽了一米半,重450公斤。

2260th最有趣的功能之一是用于存储像素的音频延迟线。 这些位以声音脉冲的形式存储到大约15 m长的镍线上,脉冲在5.5545 ms之后穿过该线并从另一端退出。 每500 ns发送一次脉冲(或不发送以指示0),导线本身可存储11,008位。 一对导线创建了一个缓冲区,该缓冲区存储了480个字符的像素。

延迟线每500 ns产生1位。 两条延迟线连接到缓冲器,提供的位速度是两倍:每250 ns。 数据被划分为256个“插槽”,每条垂直扫描线一个(这些插槽是一个干净的概念,因为延迟线仅馈送了一个比特流)。 240个插槽包含数据,其中16个插槽用于水平光束返回 。 每个插槽包含86位:7位用于12行字符,以及2个奇偶校验位(每条扫描线分为两个显示,因此该插槽在偶数显示中代表6个字符,在奇数显示中代表6个字符)。 六个插槽组成一个垂直的字符列:一个插槽存储二进制十进制值,五个像素。 因此,在每个缓冲区中,存储了480个字符的数据以支持40x6的显示。 两个缓冲区支持一对40×12显示器,四个缓冲区支持一对80×12显示器。


IBM 2260显示器的声音延迟模块,其中包含约15 m的镍丝线圈。

声音延迟线有几个问题。 首先,有必要不断更新数据:当位从电线的一端出来时,有必要将它们发送回另一端。 其次,延迟线没有随机访问权限:要更新字符,必须等待几毫秒,直到所有位都消失为止。 第三,延迟线对振动敏感。 维基百科说,即使繁重的步骤也可能破坏屏幕。 第四,延迟线的速度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在使用之前,她需要在温度可控的橱柜中连续加热两个小时。 考虑到所有这些缺点,您可能想知道为什么仍然使用这些延迟线。 主要原因是它们比缝合核心的内存便宜得多。 延迟线的一致性也可以与光栅显示的一致性一起使用。


线圈中的镍线在两端(中间和左下方,与双绞线相连的位置)都有转换器。 为了调节延迟,带有金属丝的杆(左下)移动了转换器在金属丝上的位置。 导线末端的金属盒是减震器,可防止反射。

下图显示了2260 Model 2屏幕,每行12行,每行40个字符(Model 1每行6行,每行40个字符,Model 3每行12行,每行80个字符)。 注意双行间距; 实际上,控制模块生成了24行文本,但是通过一行文本被发送到两个不同的终端。 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方法,它在两个终端之间共享了控制铁的高昂成本。 与大多数视频显示器和电视的水平扫描线相比,第2260扫描仪的另一个奇怪特征是垂直扫描线。


显示IBM 2260

每个字符都由6位EBCDIC代码标识,该代码产生一组64个字符(不包含小写字母)。 2260th的另一个奇怪功能是将6位字符转换为5x7像素块。 为此,我们在磁芯上使用了一个特殊的矩阵,其中的磁芯仅用于单个位,而对于零位则没有,因此它就像只读存储器一样工作。 结果,您可以在核心矩阵上看到符号。 矩阵为64个字符中的每一个存储9个7位字:前5个字存储一个像素块,其余4个是用于将EBCDIC字符代码转换为ASCII或反之亦然或用于控制打印机的代码的表。



延迟线存储了需要输出的像素,并且还存储了每个字符的EBCDIC代码。 诀窍是在字符之间使用一列空白像素,以提供字符之间的水平距离。 系统使用它来存储字符的二进制十进制值,但是在显示此列时关闭了显示,以使该值不会以像素形式显示在屏幕上。 这样就可以几乎免费存储符号的6位值。

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是,为什么2260的显示屏有12行80个字符? 80个字符的行长允许终端代替80列打孔卡(对于一行中有40个字符的型号,该卡分为2行)。 对于12条线,显然,这是延迟线可以提供的而不闪烁的数量。

每像素250 ns和30 Hz的刷新率给出了最多133,333像素的显示效果。 使用6x7像素字符和每行80个字符的行,可以显示39.7行。 垂直更新会消耗掉三分之一的时间,这是由于与延迟线的交互作用,这给了我们26.5条线。 由于2260将两个显示器之间的像素分开,因此除了水平更新外,每个显示器给出13.25行。 因此,Iron可以支持大约12行文本(尽管也许IBM最初决定支持12行,然后对其进行了调整)。


操作员手册2260的照片

IBM 2260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导致CRT终端的普及度增加。 1974年的终端报告中显示了IBM 2260的影响。 它列出了大约50个与IBM 2260兼容的终端。IBM2260没有80×24显示器(尽管机器内部生成了80×24矩阵),但是有40×12和80×12显示器,这使80×24显示器成为可能。下一步是合乎逻辑的。

IBM 3270视频显示器


1971年,IBM发布了IBM 3270视频显示器,该显示器继续主导着CRT市场。 它支持40×12显示屏以允许从2260th平滑过渡,但还支持更大的80×24显示屏。 3270的功能比2260的功能更多-受保护的输入字段,更有效的数据传输模型和强度可调的文本。 他也比2260便宜得多,这确保了他的受欢迎。

1974年的Datapro报告发现 ,IBM 2260显示器的价格从1270美元到2140美元,控制器从15715美元到86365美元。相比之下,IBM 3270显示器的价格从4000美元到7435美元,控制器从6500美元到15美元。 725.一部分电工从控制模块转移到显示器本身,这影响了他们的成本。


IBM 3270终端机,使用光笔而不是鼠标来选择数据字段。 这是终端线路3278中的更高型号; 照片中可见43行80个字符

与第2260代相比,第3270代使用的技术来自下一代。 电子管和晶体管已被SLT等微电子电路所取代,类似于集成电路。 代替声音延迟线,使用了480位MOS移位寄存器。 40×12型号使用了一组移位寄存器来存储480个字符。 在较大的模型中,使用了四组移位寄存器(1920个字符)来支持80×24显示。 , 3270- 480 2260-, 80×24. 480 – , ; , RAM, , , :


Intel 1405. IBM 3270, , , Datapoint 2200.

IBM 3270. , , , . , - 3270- 80×24 -. 1977 IBM 3278-, 3270, 12, 24, 32 43 . , « ». 32 43 , .

1970- 1990-. 1970- (, , ) 80×25, 80×24 . , 1974 , , 80×24. 1979 DEC VT100, 80×24, . 132×24 , 132 , 15" , 80×24. 1991 80×25 .

IBM PC 80×25


鉴于80×24终端的历史悠久,为什么这么多现代系统使用80×25的窗户?这也要归功于IBM:80×25显示器随着1981年IBM PC的出现而变得流行。标准显示卡(MDA)产生80×25单色文本,而CGA卡产生40×25和80×25彩色。该大小已成为Windows控制台的默认大小,并且已成为PC上终端窗口的典型大小。


具有80×25显示屏的IBM PC,可显示MDA(单色显示适配器)卡

24 , , Osborne 1 Apple II, , IBM PC 25. , , , IBM PC. , IBM PC IBM DataMaster, IBM PC DataMaster. IBM PC DataMaster, . BASIC, BASIC Microsoft , - . Intel, 8- 8085 DataMaster, 16- 8088 IBM PC. , DMA, . 62- DataMaster.


IBM DataMaster System/23 – , 1981 , IBM PC

IBM PC. 80×24 DataMaster ( LOMA), 40×16 60×16, . 280×192 , , Apple II. IBM PC .


18 – , MDA (18,432 ), , 15,750 NTSC)

IBM PC , 320×200. 88 40×25 , 640×200 80×25. (MDA) 80×25. , IBM PC 80×25 , , , . , IBM.

结论


, 80×24 ( 80×25) . , 1970- , . , IBM – , IBM 2260, IBM 3270, IBM PC. 72- Teletype, IBM. 80×24 80×25.

Source: https://habr.com/ru/post/zh-CN476868/


All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