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Studio Code中的Python-2020年1月发行

我们很高兴为您呈现2020年1月发布的Visual Studio Code Python扩展。 您可以从市场上下载扩展 ,也可以直接从Visual Studio Code中的扩展库安装它。 如果已经安装了Python扩展,则可以通过重新启动Visual Studio Code来获取最新的更新。 您可以在文档中阅读有关Visual Studio CodePython支持的更多信息。



在此版本中,我们关闭了59个问题,其中包括:

  • 在Jupyter Notebook中选择内核
  • Jupyter Notebook编辑器中的性能问题
  • 在负载下自动激活终端中的环境(感谢Igor Aleksanov !)
  • 修复了保存和启动时ctags恢复的问题

如果您有兴趣,可以研究我们期刊中的所有更改。

Jupyter笔记本上的内核精选




现在,在笔记本编辑器交互式窗口的右上角您可以查看笔记本电脑正在使用的当前内核以及内核的状态(即它是否处于待机模式,繁忙等)。 此版本还允许您将内核更改为其他Python内核。 要更改当前活动的内核,请单击当前内核以调用VS Code内核选择器,然后从列表中选择要切换到的内核。

Jupyter Notebook编辑器中的性能改进


此版本在Notebook编辑器和交互式窗口中都包括了VS Code中Jupyter的许多性能改进。 这是通过缓存以前的内核并优化Jupyter的搜索来实现的。 这些更改带来的一些重大改进包括:

  • Jupyter服务器的初始启动速度更快,而Jupyter服务器的后续启动速度快2倍以上
  • 创建新的空Jupyter笔记本电脑快2倍
  • 现在,打开Jupyter笔记本(特别是大文件)的速度提高了2倍

注意:这些性能计算是在我们的测试中测得的,您的改进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负载下自动激活终端中的环境


如果在工作区中选择了虚拟或conda环境,并且您创建了一个新终端,则Python扩展将在该新终端中激活所选环境。 现在,此版本具有在加载Python扩展后立即在已经打开的终端中自动激活环境的功能。



要启用此功能,可以在settings.json文件中添加参数“ python.terminal.activateEnvInCurrentTerminal”:true。 然后,在加载扩展名并以VS Code打开终端后,将自动激活所选的环境。

修复了保存和启动时ctags恢复的问题


ctags工具负责为用户创建工作区字符。 结果,文档方案中填充了文件符号,这使得在工作区域中轻松找到这些符号(例如,函数)成为可能。

此版本修复了与ctags相关的GitHub存储库( GH793 )中最常提及的错误消息。 现在,通过将“ python.workspaceSymbols.rebuildOnStart”设置为true或通过将“ python.workspaceSymbols.rebuildOnFileSave”设置为true来为每个保存的文件重建,可以在加载Python扩展名时重建项目的.vscode文件夹中存储的标签。



您可以在我们的文档中了解有关ctags支持的更多信息。

其他变化


我们还添加了用户要求的细微改进和错误修复,这将改善您在Visual Studio Code中使用Python的体验。 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包括:

  • 支持从笔记本电脑或交互式窗口中的用户接收信息。 ( #8601
  • 支持marketdown中的本地图像以及笔记本电脑的输出。 ( #7704
  • 支持将图表保存在交互式窗口或便携式计算机中。 ( #7221
  • 在运行Python并选择Anaconda时使用“ conda run”。 ( #7696
  • 如果名称不可用,请使用路径激活conda环境。 ( #3834
  • 将“快速选择”下拉列表参数添加到“全部运行/调试所有”参数化测试中。 (感谢Philip Luz )( #5608

我们正在不断测试新功能。 如果您发现团队未宣布的其他内容,则可能是您参与测试的一部分! 要确定您是否参与测试,可以检查Python扩展输出的第一行。 如果要拒绝A / B测试,则可以打开用户settings.json文件(“视图”>“命令面板...”,然后运行“首选项:打开设置(JSON)”),并将“ python.experiment.enabled”设置为false

确保立即下载适用于Visual Studio Code 的Python扩展 ,以尝试上述改进。 如果遇到任何问题, 在GitHub Python VS Code页面上 报告它们。

Source: https://habr.com/ru/post/zh-CN483352/


All Articles